首页  >  网赚资讯  >  赚钱门路  >  职场升职加薪方法!你必须知道的7条定律!

职场升职加薪方法!你必须知道的7条定律!

分类:赚钱门路 时间:2020-04-02 浏览:633

工资多年不涨薪,新来的同事工资都比我高!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经历这样的事呢?明明努力工作了,老板的任务也按时完成了,可在公司并不好过。任何东西都是有技巧的,职场也不列外,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七个职场升职加薪方法!

一、蘑菇定律,熬过那些至暗时刻,你才能在职场重获新生

们先来看看几个牛人的故事:

董明珠1990年加入格力开始做销售,两年后,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就突破了1600万元,占整个公司的1/8,随后,被调往几乎没有一丝市场裂缝的南京,签下了一张200万元的空调单子,一年内,个人销售额上蹿至3650万。

张一鸣从加入酷讯开始就没日没夜的工作和学习,刚加入酷讯,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程序员,工作1年,张一鸣就开始带四五十人的团队,负责所有后端技术,同时也负责很多产品相关的工作。

刘强东从柜台开始创业的第三年,就已经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光盘代理商了,并且规模上从跟原来一个柜台发展到了在全国开设了十多家分公司,那会刘强东的个人财富就已经突破了1000万。

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,从他们的身上我只想说明一个问题:

牛人之所以牛不是因为起点高而牛,把他们放在任何位置,大概率他们都能比别人做的更优秀。

初入一个领域,常常会被置于阴暗的角落,干的可能是跑腿打杂的活,起点会很低,就像蘑菇培育一样还被各种打击,还可能接受各种无端的批评、指责、代人受过,这些都是初入一个领域要经历的过程。

这就像蘑菇生长一样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,这就是蘑菇定律。只有熬过了人生的至暗时刻,你才会拥有更强悍的人生。

 

二、碰撞定律,从没失败过的人,也很难成功

我老家在十八线小城市,每逢春节,很多人会开着豪车回家,说是没有炫耀的成分也不太现实,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。

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的人,你一定会发现一个现象:

毕业后混的好的那波人,在学生时期,要么是特别的优秀,成绩拔尖的,要么是成绩特别差,调皮捣蛋的,老师虽然不喜欢他们,但对他们一定印象深刻,相反,成绩一般般,班里又特别听话不惹事的学生反而存在感特别低,到了职场也很难有大的成就。

什么

因为他们太稳了,他们做事不喜欢冒险,又足够的遵守规则,稳扎稳打的虽然在职场不吃亏,但也基本不会有太好的爆发机会。

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往往脑袋灵活,敢于冒险,敢于尝试,虽然会失败,但总有成功的时候,这类人要有所成就,只是时间的问题。

这种定律也叫碰撞定律,在职场,你经历的碰撞越多,你成长的机会就会越大,成功的几率就越高,你越是害怕碰撞,就越得不到好机会。

  

如果你不敢于尝试,虽然不会失败,但永远不会成功而且你会发现,成功的人曾经一定失败过,从没失败的人,也很少成功,因为他们太保守了,保守到对机会趋之若鹜。

一位讲财富规划的大咖说过一句话印象深刻。

投资没有失败过的人就别想通过投资赚钱了。

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曾说:  所谓运气都是精心设计的结果”。很多人成功后,会说是他们运气好,其实这只是成功者的谦词,哪怕真的是靠运气成功的,那他们提前已经把概率提升了超过90%。

在职场,多尝试,多碰撞,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很大,这就是碰撞定律。

三、鲁莽定律,先搞起来,你就成功了一半

鲁莽定律出自罗辑思维CEO脱不花,意思是:

先搞起来,你就成功了一半。

我们在决定做一件事的时,很多时候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,为啥?

因为我们想的往往不是如何做成功,而担心是做不成功怎么办,过于关注失败可能带来的结果,导致我们迟迟不敢开始。

在东北,这句话被翻译的通俗易懂:干,就完了”听起来不太好听,道理通俗易懂。当你担心一件事做不成的时候,别犹豫,先做起来,做起来自然就会有更多更好的思路。

我写文章也是如此,以前写文章常常要构思很久,总觉得要先想清楚再开始写,后来我发现,根本就没有想清楚的时候。只要我一直想,脑袋来就会一直有新想法冒出来,但同时旧的思路又被挤掉。来来回回的看着好像想的很多,到真正动笔开始写的时候,还是会卡壳。后来我就想到了鲁莽定律,不用等想清楚了再写,有一个大致的思路,就开始写。写作是一件特别需要实践的事情,往往是写着写着思路就来了。最重要的是,写作不是一锤子买卖,写完了还可以改,哪怕开始写的不好,后期都可以调整,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。

遇事不要想太多,先做起来,你就成功一半了。这就是鲁莽定律,一个可以让你快速开始的定律。

 

四、梦露定律,钱多、事少、离家近这三项中,你最多只能选两项

玛丽莲·梦露曾这样说过:“如果你不能接受我最糟糕的一面,那么你也不配拥有我最好的那一面”。

对应到职场就是:一份工作,有让你满意的地方,但也一定有让你不满意的地方,你接受了工作好的一面,你同时就得接受不好的一面。

在同一家公司工作,有人看到的是晋升的机会,行业的前景,看到的是未来的一片光明。有人看到的是糟糕的机制,坏透的老板,前途一片昏暗。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思维模式,你看到啥,你就相信啥。很多人之所以跳槽,就是因为喜欢放大了对工作的“不满意”,当你把视线聚焦在不满意的地方时,你发现,世界满是恶意。

在处理职场关系时,梦露定律也同样适用。很多人处理不好职场关系,大多是因为喜欢揪着对方的缺点不放。其实你仔细想想,别人的很多缺点理论上对你没有影响,那只是他们处理问题的一种方式,聪明的职场人都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,别人身上那么多优点你不学,偏偏对缺点你倒是很感兴趣,活该处理不好职场关系。

梦露定律告诉我们,要接纳别人的优点,也要容下别人的缺点,职场混得马面玲珑的那波人,最懂得这个道理,你看不出他们喜欢谁讨厌谁,和谁都会保持距离,和谁都能维持关系,这类人,是职场中的高手。

 

五、长板定律,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,所有的资源都会向你倾斜

当你在一个领域里有足够的话语权时,高端优质的资源会主动向你倾斜,成长的速度会更快。

有一个朋友,喜欢制作短片,短视频还没火的时候他就拍摄了很多短片,借着短视频的风口,他一年时间内积累了一百多万粉丝,现在专门成立工作室一边做自己的视频,一边教人制作短视频,一年保底收入300万。

还有个写作圈的朋友,被我们喻为写作界的奇葩,因为他真的是除了写文章,别的几乎啥都不会,很多家机构想请他去演讲,他都推辞了,不是耍大牌,他是真不会演讲。

有一次把他逼急了,他提前写好了演讲稿,背的滚瓜烂熟,等到正式演讲的时候,因为紧张加上是提前准备的稿件,本来20分钟的演讲,他5分钟搞定,他倒是解脱了,观众看得一脸懵逼,现场那叫一个尴尬,从那以后,他再也不参加演讲了,专心做内容。

衡量一个人价值的不再是这个人会多少技能,而是有多不可替代,不可替代性才是职场竞争的根本。

所以,不要企图把每件事都做好,把一项技能打磨到超过大部分人,以后就可以靠这项技能吃饭了。这既是长板定律,木桶定律的逆定律,一个更适合现代职场环境竞争的定律。

 

 

六、榴莲定律,问着臭的榴莲,不一定难吃

我第一次吃榴莲是在2018年,我第一次爱上吃榴莲也是在2018年,不是因为我不爱吃,而是因为我之前没吃过,问着就臭,所以我拒绝尝试。

连吃都没吃过就断定自己不爱吃榴莲,一件事试都没试过就说做不了,这种表现就叫榴莲定律。

用榴莲定律来形容职场人很合适。很多职场新人会凭借想象来判断一份工作的好坏,其实存在很大的误区,因为想象只是原本认知的具象化体现,你认知的层次决定了你想象的空间,以大多数职场新人的认知,基本达不到准确判断一份工作的好坏的程度。

比如,提到体制内工作,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喝茶看报纸,养老的好去处,工资少的可怜。

实际上真是这样吗?也未必,现在的体制内工作和10年前不一样,很多体制内的工作内容并不简单,很多体制内的工资并不少,只是我们不了解实情况而已。

所以,假如你有一份体质内工作的机会,如果你还是按照既有的思维定式去考虑这份工作,你很可能就会错失好机会。

有人统计过,即使在不断实践的前提下,一个人要想找到理想的工作也需要大约3年时间。

榴莲定律告诉我们,“好”与“不好”是建立在有实际行动的基础之上,别让“我以为”为自己的决定负责。

只有真正试过才知道,好的机会全都是在行动中发现的,这就是榴莲定律,榴莲好不好吃,吃过才有资格评价,闻着臭就断定不好吃,这不算数。

 

七、二八定律,你所有的效率低,都是因为你的瞎忙

二八定律你肯定不陌生,指的是你取得的80%的成果都来自于20%的付出;相反,而80%的付出,只换来20%的成果。很多人在工作中会陷入“瞎忙”的状态,好像自己做了很多事,到头来发现没有几件事有产出。聪明的职场人都擅长管理时间和管理经历,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,要想真正“做好每一件事情”几乎是不可能的,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。你要做的是重点突破,而不是面面俱到,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能带来80%产出的工作上。

充实感高效率的最大误区。我们总是感觉工作的很充实,效率就会很高,其实这是两码事,工作很充实只能代表你一直在工作,工作内容很多,而工作效率高,意味着你在单位时间内创造出了更高价值的工作成果。所以,千万别把充实当高效,你的充实很可能是无效的努力。而且一旦某一天工作不充实了,你还可能产生自我怀疑,甚至会否定自己的工作成果,由此陷入恶性循环。

学生时期,你一定见过玩的好学的也好的学生,他们并不一定是天才,他们只是更善于规划自己的时间,调整自己的节奏,让80%的精力专攻最重要的20%的成果,这是效率最高的一种方式,这也是二八定律的最好体现。

相反,有些人天天都在努力的学习,卷子做了一堆,真题刷了一道又一道,看似很努力,实际只是在盲目的浪费精力。

所以你会发现,最努力的同学,学习通常都不是学习最好的。学习最好的同学,看起来通常都没那么努力,因为他们赢在了方法。

  

以上就是我给大家分享的职场7条黄金定律,看懂的人已经在职场升职加薪,看不懂的人还在盲目努力。

所以7条定律,你记住了吗?